企業文化之憂患意識
小
中
大
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過分的安全感往往使人不思進取,意志消退。
古羅馬帝國曾繁榮一時,人人披金掛銀,糧倉中米粟成山,生活太過于安樂,無人愿去當兵,最終,偌大一個帝國頃刻間灰飛煙滅。這樣的王朝數不勝數,如古波斯、古埃及以及自認為“天朝上國”的大清王朝等,都是因為缺乏憂患意識、安于享樂而導致滅亡。我們常說以史為鑒,對國家來說,只有保持高度的憂患意識,才能使國家興旺昌盛,否則將導致滅亡。
對企業來說,最大的風險就是沒有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。有競爭才會有壓力,有壓力才能挖掘潛力,發揮潛力才會有高效率和高回報。一個企業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把憂患意識注入企業的文化之中,激發員工自覺地勤奮學習、努力工作,這樣企業才能不斷開拓,不斷發展。
2019年“中國汽車經銷商集團競爭力TOP200指數”發布,云南英茂汽車競爭力綜合排名77名,較去年提升13名,其中銷量排名56名,較去年提升23名,信用指數排名24名,較去年提升4名,英茂汽車連續三年保持全國汽車經銷商集團信用指數排行榜前50強,而且還在不斷提升。在行業的寒冬中,英茂汽車仍在砥礪前行,這與英茂集團“以憂患意識為基礎,以英聲茂實為目標”的文化理念是密不可分的。
沒有永遠的成功,也沒有持續的輝煌,這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。企業的安身立命之道,在于“創新”,所謂“流水不腐”。創新源于對成功的渴望,源于對失敗的忌憚,要在“盛夏”時預見“寒冬”。有兩個經典的例子,一個是中國的華為,從當初的默默無聞,到今天成為業內領軍企業, 華為始終持有憂患意識,不斷激發出創新的根本動力。另一個是芬蘭的諾基亞,固守傳統思維,從稱霸手機市場十四年,到完全退出手機市場,這樣的滑鐵盧式的結果,讓人唏噓。
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,企業文化應該讓全體員工時時處處都感受到不進則退的憂患意識,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創造力和價值,同時還要讓員工清楚地認識到所承擔的社會責任,這樣既能為企業和社會創造財富,又能使自身在物質和精神層面上得到充實和提高。我們在和平年代物質較為充裕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,不少都缺乏一種奮斗的激情,在這個本應拼搏的年代,我們卻陷入了蜜糖的泥潭,無論是生活被游戲充斥,還是工作中安于現狀或追求不切實際的幻想,都反映出了我們部分青年群體欠缺憂患意識。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屬于我們年輕一代的,莫等閑,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!我們要主動打破“舒適圈”,不斷地學習,不斷地提高,努力適應新時代的各項挑戰。
成就屬于過去,成功就在未來!
(大理英茂騰輝謝琴供稿)